分类
理论

太极意

什么是太极意?对于不懂太极拳的人或学习比较浅者是很难理解。

太极意

什么是太极意?对于不懂太极拳的人或学习比较浅者是很难理解。

太极:含意来说是原始无极结合自然界万物所生,也不是天也不是地以中间的意思是平衡;意:意念、意想、意识、意静、意到丹田,意到全身四肢百骸。意念是一种思想,一种感受,一种体悟。

学习太极拳有三个要求;动作、呼吸、意念,而这三者又必须相互结合,初学者需要一定时间学习,而且不容易掌握,意念又是初学者最不能忽视的要求之一。

意念的练习从太极气功和站桩做起比较好,做到大脑、身体要静、要松、要沉。

  1. 一、静是慢慢把我们思维解放和环境因素结合起来融入大自然当中,
  2. 二、松就是在静的原则下用呼吸调结全身的放松,呼吸快慢长短均匀都直接影响周身的放松。
  3. 三、松沉是陈式太极拳的特点,是把气沉到丹田至腿到脚掌涌泉穴。学习者不能急于求成,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得到内在的体会,所以一般学习6年以左右的学习者,对太极拳的意念的理解都还是比较浅的。

太极气功主要是练习身体的放松,肢体动作易学,在调整呼吸不容易。

用呼吸调整周身松柔、快慢节奏、均匀呼和吸,是通过呼吸长短来调节内在的五脏六腑运动,及锻炼达到调节神经、按摩内脏、畅通气血、促进新陈代谢等功能。

这时候就可以用你的思维和意念引导呼吸运行,日积月累手掌得气感觉热、麻、胀。这是经过人体肌肉放松达到气和血加快运行的结果。

太极拳中的“腹式逆呼吸”与人体呼吸情况恰好相反;表现为吸气时小腹(丹田)内收,膈肌上升,丹田(关元穴三阴经与任脉交会点)之气由小腹上升,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扩张,肺活量加大;呼气时小腹外突,膈肌下降,内气下沉至丹田,胃部与胸廓自然平复。达到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过程。

当呼吸已调到深长、均匀、缓慢、柔和、内引的时候,直接用意念引导做逆呼吸方法练习。

气源于丹田起脚掌涌泉穴经委中、承扶、会阴互接长强提肛丹田内收(收腹)气往命门穴及背上提至大椎、风府、百会穴、印堂穴、人中穴为吸气督脉上升;

呼气任脉下降接身体的正面承浆穴、天突、膻中穴、神阙穴、气海、关元、丹田膨胀(开腹)会阴至涌泉穴。顺呼吸就是以身体正面、气起于丹田膨胀(开腹)经涌泉穴及会阴穴提肛、关元、气海、神阙穴、膻中穴、承浆穴为吸气任脉上升;呼气经人中穴、百会穴、风府穴大椎穴、命门穴、长强穴至承扶、委中、涌泉穴、丹田和命门撑开(收腹)督脉下降。

太极内功是自然而然的练习,刚开始不以意念克制自然的练法。

所以万物的生长变化都源于无极而生,无极生太极是结合哲学理念、吸收中医学的人体经络、儒家的思想、佛家的安静、道家的自然文化精髓,前人创编太极拳以阴阳平衡万法自然的一种拳种。

太极拳追求的是灵感,灵敏和速度,“要求用意不用力”。这是因为,意念集中了,周身放松了,才能肢体协调,内气节节贯通,然后,才能产生速度,产生力量。

太极拳的松柔,不是你想的那样,不用力就是松柔,用力就是刚硬。

在不失绷紧的条件下,放松下沉,这叫柔;“刚”则是通过速度产生一种灵活性的力量,是一种松活弹抖的力量,是人体通过螺旋内外结合的爆发力。

所以在运动过程中表现为柔,在运动到落点时表现为刚。“用意不用力”,是要求思想清静,精神集中,达到入静程度,进行拳术演练,才领悟有意的存在。

初学者很容易用僵劲拙力,这时你要放松,不要用力,又找身体肌肤毫毛经络畅通打开伸长牵引的感觉。

气和力结合在一起叫内劲,练太极拳还要求“劲断意不断、意断形不断、形断气不断”。

是说在定势时,动作停止了,劲力似乎断了,但是意念没有断,这是内气回归丹田的一种表现,其中蕴涵着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内气回归丹田时,丹田会产生一种强大的膨胀力,与命门穴是互相吸连膨胀,身体既有收缩又有膨胀,极其灵敏。从外形上看,劲断了,内气通过意念,在周身贯串得非常饱满,随时都可以喷发而出,自然而然随意而动。

 “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则是说意念是一种灵感,意念始终集中在这个灵感上,非常灵活。如果没有这个灵感,没有圆活饱满的内气感觉,刻意地用力,去追求某一种感觉,就会不灵活,就滞重,会影响思维发展空间缩小。

总之,太极拳的意念问题是比较抽象的,也难以把握的。在不同的阶段对意念有不同的要求。太极拳对意念的要求我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学阶段,练习者的意念主要是去除杂念应从站无极桩及简单基本功,思考,记忆动作的要领,套路的结构,路线的方向等问题。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引导教学。这时如果要讲一些“意守丹田”“劲断意不断”“用意不用力”“内气运行”等等意念问题,学生是很难理解接受的,而且很容易出偏差。

进入二阶段,练拳达到套路熟练,动作规范标准的程度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练习者手上会出现麻、热、胀的感觉,这是有了初步内气的表现。此时,可以开始讲一些意念的问题。学生练拳时的意念是动作协调,周身放松,内劲连绵不断,要把手上的感觉保持住,贯串始终。

第三阶段是经过长期的锻炼后,会产生内气注入丹田,在每一个动作的定式时,都要用意把内气完全收入丹田。内气回归丹田的感觉是沉重,饱满。

第四阶段是用意使内气下到脚上,降于涌泉穴,达于脚指尖,要有脚踏实地的感觉。达到这个程度,就有步法轻灵稳健,稳如泰山的感觉。意识连绵不断地随形而动呼吸的配合,你才能体会到内气在周身的运行。

太极就是阴阳的转换和变化,至于虚实、开合、动静、快慢、刚柔、顺逆只不过是这种理念的内容,它们分述太极的各个方面。比如虚实代表太极的性质,开合代表太极的作用;动静代表太极的状态,快慢代表太极的节奏,顺逆代表太极的方向,刚柔代表太极的应变走化。整体概括就是:周身放松、体会整体松沉、移动重心和转腰、掌握顺逆缠丝劲、意气形的结合。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内部资料参考学习。

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

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

佛语

平衡就是阴阳, 阴阳就是太极。

无极就是自然, 自然就是放松。

吴恒栋

“太极意”上的5条回复

陈氏太极拳丹田内功—–Kim
太极拳丹田内转法气功练习,两掌放在气海穴上男左掌内右掌外(女右掌内左掌外)。男性顺时针方向旋转36圈,逆时针旋转24圈,女性相反。从小到大后从大到小旋转一圈为一呼(阳)一吸(阴)为阴阳。结合12个生肖属相为小圈,所以每个人出生属相动物到12年属相动物相同为冲太岁,也可以称为一小周期。3个周期36圈为阳、2个周期24圈为阴。总转圈数为60圈,60岁(圈)是按我们的生命周期来算为一生一世,60岁叫人生的第一圈,61岁以后起叫第二圈。结合风水五行金、木、水、火、土,溶入人体内五脏: 肺是金、肝是木、肾是水、心是火、脾是土,五行内的肺、肝、心为阳、肾、脾为阴。12生肖与5行的总合为60,所以掌握练气的规律从无极-太极-阴阳-四象-八卦-五行,从最初开始然后到最后的圆点,无始无终。所以希望慢慢练习体会,把气聚集到丹田,丹田气饱满充盈就会气运全身。意气配合丹田内动外转,就形成自然而然球状体上下左右旋转—这叫丹田内转气功法。
WhatsApp: +86 13635141507 Tel: +86 13635141507

结缘太极

我是一位追求健康、时尚、完美品质生活的人,我也深知“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我热衷于运动,几天不动就感觉浑身不自在。我尝试过各种运动:瑜伽、打羽毛球、网球、攀岩、爬山、跑步、骑自行车……起初也觉得不错,在奔跑与击打中释放着青春的激情。

我一直有个自身烦恼就是手斗,在外人面前看起来像是很紧张,其实并没有,有时候我都觉得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还好我有每年都有做体检,体检报告也都是正常的。也有朋友说可能应该是气不通,建议我去练一些气功和太极。可能因为就是这个原因吧,所以我遇上了太极。这是一种相见恨晚的钟情,也将是下半生最美丽的邂逅。这里所说的“太极”指代普通老百姓所认为的太极拳及相关的运动,因为这二字看似简单,专业解释起来却挺复杂,目前对我来说也还没能力解释。它几乎克服了我尝试过的所有运动的缺点,而且内涵丰富、深邃奥妙,总之一切正合我意。

接触太极前,我和大多数人的观念一样,以为练太极的人要么年老,要么多病,行动迟缓、风格保守。一经接触,随着学习的深入,随着视野的开阔,许多看法被颠覆,许多观点被改变。

现在我知道太极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运动,它的外在表现形式虽然是慢练,但它内在的精神气质是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

初学者总是急于求成,认为学习太极无非就是学习手与脚配合着在空中缓慢地舞动,也就是书中所说的拳架,我也不例外,学得很认真。可能是因为我个人常熬夜原因导致记忆力下降,我学得比较慢,每学一个新套路,都会反复的练习。在教练的示范下,我总是一招一式非常认真地模仿,仔细地揣摩。到目前74式太极拳还总是记不牢,还好有非常耐心的教练和同学们一起帮助我,有时候练着练着就断链子了,发傻发笑是常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掌握了一些套路的框架,也慢慢地发现,记住动作是一回事,要做到打好打到位是另外一回事,基本功的练习非常重要。现在动作从僵硬到柔软,从断续到连贯,上下协调了,左右顺畅了。我心中也充满了小成就感,初步尝到了学太极的乐趣。学了才知道,太极如此快乐!

“锻炼腿部力量最好的方法是站桩”,这是教练们反复强调的一句话,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一旦明白了道理,学起来也就心甘情愿。本来以为枯燥乏味的站桩逐渐地被我站出了感觉,站出了乐趣。站桩时身体看似不动,实则血液在快速循环,手掌心、身体都会在慢慢变热。

这就是所谓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真是“不静不知动之奇,不动不知静之妙”。

自从学了太极,我迷上了飘逸如仙的太极服。我在网上的太极服饰店逛得流连忘返,欣赏着各种风格、各种面料、各种形式的太极产品。我惊叹太极文化之丰富,折服先贤智慧之伟大。难忘第一次穿上太极服时抑不住的激动。

在阳朔传统太极学校学习太极拳的同学们都来自世界各地,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度,但是每一位同学都非常善良、友好,每一位都会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师生互敬互爱,非常喜欢这种和谐的学习氛围,爱是无国界的,这就像我们的一个家。

我个人认为选择太极就是选择了时尚,也是选择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太极拳5种桩功练习方法
1、太极无极桩功
2、太极混元桩功
3、太极单腿桩功
4、太极静坐桩功
5、太极静睡桩功

1.太极无极桩功
①姿势:自然站立,两脚距离同肩宽,两臂自然松垂于身体正前方抱圆,两手心朝内,十指尖自然相对;松肩沉肘,松胯弯膝,头正项竖,两目平视前方。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忌用拙力。
②要点:顶劲虚虚领起,舌贴上腭,脊柱竖直,腰部放松下塌,尾闾微向下、向前收敛,命门自然松开。胸廓松空微含,虚心实腹,意沉丹田;两胯松开微微下坐,会阴内收自然圆裆,两膝微屈,两脚沉稳踩实,两腿节节放松下沉,脚趾自然抓地;两肩松开下沉,两肘松开下坠,两手松腕舒指,气自然到指梢。其中,应有意识地做到两肩和两胯、两肘和两膝、两手和两脚上下相合,内外相连,意、气、神、形融为一体,则周身自然内外六合。
如此站立5~15分钟,在意念、心静、神宁、平和、体舒、形顺之中渐呈一片无物无我、无形无象、无声无息的空洞觉明景象,四肢百骸感到荡然无存,即进入无极虚灵之境,以静待动.因为此时你的内心是处在一种完全无外物的状况下,也就是太极拳中所得:无极。
能使习练者可有效地调节大脑神经系统,增强大脑皮质的健全和放松;促进消化系统新陈代谢,同时还使人反应灵敏;还能培养元气,放松身体,稳固身体重心,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

2.太极混元桩功
①姿势:自然站立,两脚距离同肩宽,两臂自然松垂于身体正前方抱圆,两手心朝内,十指尖自然相对;松肩沉肘,松胯弯膝,头正项竖,两目平视前方。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忌用拙力。
②要点:顶劲虚虚领起,舌贴上腭,脊柱竖直,腰部放松下塌,尾闾微向下、向前收敛,命门自然松开,保持会阴穴与百会穴相对。胸廓松空微含,虚心实腹,意沉丹田;两胯松开微微下坐,会阴内收自然圆裆,两膝微屈,两脚沉稳踩实,两腿节节放松下沉,脚趾自然抓地;两肩松开下沉,两肘松开下坠,两手松腕舒指,气自然到指梢。其中,应有意识地做到两肩和两胯、两肘和两膝、两手和两脚上下相合相对,内外动静相连,意、气、神、形融为一体,则周身自然内外六合。
太极混元桩又名太极浑圆桩,是指在无极桩站立的基础上,腹部内气较前段时期充盈,配合束肋合腹,小腹的关元、中极二穴共同内敛纳气,冲震命门穴。与此同时,利用肩部和肘部的松垂动作,催动两臂自下而上画弧缓缓抬起,高与胸平。由于双肩松脱、内卷里合,锁骨下沉相合,心气与横膈膜向小腹中极穴沉降,以助内部气息团聚,向命门穴冲震,使两臂内侧(阴经)微微内缠向身体外侧撑住劲,构成内撑外掤、内圆外方、负阴抱阳的太极状态。两手指松直向内,十指尖左右相对相照,指甲缝的气机含互相渗透和相吸相合之意,同时注意鼻准头的吐纳气与印堂穴(上丹田)、膻中穴(中丹田)、中极穴(下丹田)及三心(头心百会穴、手心劳宫穴、足心涌泉穴)的吐纳气一致,并将气纳入中脉(上通百合穴,下达会阴穴一线串之)之轨道,以助中气任潜转。同时提肛,气方不向下泄,构成呼气时使气由内达外,劲贯梢节,气贯指(趾)肚;吸气时退藏隐密,气结中宫,循环无端。久而久之,体内会出现一种轻灵景象,气机运聚之意象,皆由心发,中气之潜转,上下不停。如能将此意象融会于拳架之中,与动作、劲路结合起来,身体内外就会化生出一种浑厚灵敏、韧性极佳、弹性极强的混元内气布满周身。
人体的气血流动要通过合理的锻练、调整,达到气血流行最佳状态。太极拳理是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达到意到气到、气到力自然到的内家修炼法则。练意不练气,练气不练力,练力则断,练气则滞,练意则通,贵在精神。练拳讲手、眼、身、法、步,精神意念足。所以说练拳是行气,而不是运气或憋气,是意气运动而不是力气运动.
刚开始时5-10分钟,慢慢适应站至30分钟或60分钟。
收式:两手放下,轻轻交叠抱贴在肚脐部位,男左女右,静养1至3分钟,收式做8次手采气法。向上吸气向下呼气为一次,收式后两手搓热,轻轻搓面部、后脑勺及命门穴发热为好。

3.太极单腿桩功
①姿势:自然单脚(左、右)站立,两臂自然松垂于身体正前方抱圆,两手心朝内,十指尖自然相对;松肩沉肘,松胯弯膝,头正项松,两目平视前方。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忌用拙力。
②要点:顶劲虚虚领起,舌贴上腭,脊柱竖直,腰部放松下塌,尾闾微向下、向前收敛,命门自然松开。胸廓松空微含,虚心实腹,意沉丹田;两胯松开微微下坐,会阴内收自然,单膝微屈,单脚沉稳踩实,单腿节节放松下沉,脚趾自然抓地;两肩松开下沉,两肘松开下坠,两手松腕舒指,气自然到指梢。应有意识地做到两肩和两胯上下相合,内外相连,意、气、神、形融为一体。

4.太极静坐桩功
姿势:自然坐立,正身端直,或单盘,或双盘,或通常坐法,均无不可。保持虚领顶劲,沉肩含胸,周身松开,舌顶上腭,唇齿相合,双目微闭,双手以左掌之背贴于右掌心上,贴近小腹之前,轻放于腿上,然后心相既定,宽放脐腹。 意识集中,意守丹田。
初学应记住不可行气,只以鼻作呼吸,求其自然为主。因为行气必须到相当程度才能练习,否则易生弊端。如意气上行,有脑充血,或神经错乱之患。意气下沉,有痔疮、肠疝之患。到功深之后,则兼用口或只用脐呼吸。

静坐可于晨起和临睡时各行一次,午后可加行一次,不拘长短,一刻、半小时或一小时都可,坐到佳境时,周身内外,异常舒适,口中舌下并有唾液涌出,咽之甚甜,正所谓水火既济,乾坤(任督二脉)交汞。
太极静坐对调节呼吸的深长、慢、匀、缓,达到对人体内脏循环按摩。增强机能、加速新陈代谢,促进丹田内气的饱满。则内部必须静中求动,并非只静不动,这与太极拳的动中求静是一样的,太极拳练到相当程度后,内部静中亦须求动,太极拳呼吸的升降、开合,全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的结合作用。
静在太极里面是养,能静坐则心平气和,身正体直,思绪清静,推手时无论何劲,都不至于散乱。心静之法,在于涵养。至于静坐之法,假如没有真传,往往益而有害。依照练习太极拳的要旨,就可免于流弊。

5.太极静睡功

太极静睡功是太极内功之一,简单易学易练。要求平躺在软垫或在床上,头部不要过低过高以身体平行舒适为益。

练习要求:闭目、唇齿微合,两手放置两腿侧面与贴垫或床上。周身放松,身体形成一条直线,脖子平行不易过高或过低。初学应记住不可行气,只以鼻作呼吸,求其自然为主。因为行气必须到相当程度才能练习,否则易生弊端。意气上行,有脑充血,头晕或神经错乱之患。意气下走,对肠胃容易上吐下泄。到功深之后,则兼用口或只用脐呼。呼吸匀长,静中寓动,虽动犹静,静以养脑力,动以养活气血,内外兼顾,身心互修。内气自然流转、促进动作和谐统一,可以疏通经络,和畅气血,以至肾气充盈,丹田饱满。对练心、意、松、息、气、精、神最好的办法,由浅入深,逐阶进修,促进睡眠和自我按摩濡养五脏六腑,很多疾病自然就不会来了。

太极拳2种桩功练习方法

1.太极无极桩功
①姿势:自然站立,两脚距离同肩宽,两臂自然松垂于身体正前方抱圆,两手心朝内,十指尖自然相对;松肩沉肘,松胯弯膝,头正项竖,两目平视前方。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忌用拙力。
②要点:顶劲虚虚领起,舌贴上腭,脊柱竖直,腰部放松下塌,尾闾微向下、向前收敛,命门自然松开。胸廓松空微含,虚心实腹,意沉丹田;两胯松开微微下坐,会阴内收自然圆裆,两膝微屈,两脚重心沉稳踩实,两腿节节放松下沉,脚趾自然抓地;两肩松开下沉,两肘松开下坠,两手松腕舒指,气自然到指梢。
其中,应有意识地做到两肩和两胯、两肘和两膝、两手和两脚上下相合,内外相连,意、气、神、形融为一体,则周身自然内外六合。
如此站立5~15分钟,在意念、心静、神宁、平和、体舒、形顺、气缓深长之中渐呈一片无物无我、无形无象、四肢百骸感到荡然无存,即进入无极虚领之境,以静待动.因为此时你的内心是处在一种完全无外物的状态下,达到体感、体觉、体明、体悟轻巧轻盈飘逸的感觉,也就是太极拳中所得:无极。

无极桩功能使习练者可有效地调节大脑神经系统,增强大脑皮质的健全和放松;促进消化系统新陈代谢,同时还使人反应灵敏;还能培养元气,放松身体,稳固平衡身体重心,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

2.太极混元桩功

①姿势:自然站立,两脚距离同肩宽,两臂自然松垂于身体正前方抱圆,两手心朝内,十指尖自然相对;松肩沉肘,松胯弯膝,头正项竖,两目平视前方。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忌用拙力。
②要点:顶劲虚虚领起,舌贴上腭,脊柱竖直,腰部放松下塌,尾闾微向下、向前收敛,丹田向前向下打开,命门穴自然向后向下松开,以丹田和命门相反方向松开,保持会阴穴与百会穴相对。胸廓松空微含,虚心实腹,意沉丹田;两胯松开微微下坐,会阴内收自然圆裆.
两膝微屈,两脚沉稳踩实,两腿节节放松下沉,脚趾自然抓地,保持脚掌涌泉穴松弛;两肩松开下沉,两肘松开下坠,两手松腕舒指,气自然到指梢。
其中,应有意识地做到两肩和两胯、两肘和两膝、两手和两脚上下相合相对,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外动静相连,意、气、形、神融为一体,则周身自然内外六合。
太极混元桩又名太极浑圆桩,是指在无极桩站立的基础上,腹部内气较前段时期充盈饱满,配合束肋合腹,小腹的关元、中极二穴共同内敛纳气,冲震命门穴.与此同时,利用肩部和肘部的松垂动作,催动两臂自下而上画弧缓缓抬起,高与胸平。
由于双肩松脱、内卷里合,锁骨下沉相合,心气与横膈膜向小腹中极穴沉降,以助内部气息团聚,向命门穴冲震,使两臂内侧(阴经)微微内缠向身体外侧撑住劲,构成内撑外掤、内圆外方、负阴抱阳的太极状态。两手指松直向内,十指尖左右相对相照,指甲缝的气感含互相渗透和相吸相合之意,吐纳气与印堂穴(上丹田)、膻中穴(中丹田)、中极穴(下丹田)及三心(头心百会穴、手心劳宫穴、足心涌泉穴)的吐纳气一致,并将气纳入中脉(上通百合穴,下达会阴穴一线串之任督二脉)之轨道(小周天)。呼气时使气由内达外,劲贯梢节,气贯指(趾)肚;吸气时同时提肛,丹田内收,两胯两腿两脚内缠,这样气结中宫,循环无端。

久而久之,体内会出现一种轻灵景象,气息运聚之意象,皆由心发,以任督二脉运转,上下不停。如能将此意象融会于拳架之中,与动作、劲路结合起来,身体内外就会化生出一种浑厚灵敏、韧性极佳、弹性极强的混元内气布满周身。刚开始时5-10分钟,慢慢适应站至30分钟或60分钟。
收式:两掌放下轻轻交叠抱贴在肚脐部位,男左女右,静养1至3分钟,收式做8次阴阳采气法。向上吸气向下呼气为一次,收式后两手搓热,轻轻搓面部、后脑勺及命门穴肾部发热为好。

2011年我第一次去阳朔传统太极拳馆学习一星期的陈式太极拳十八式。通过在太极学堂的短暂学习,让我收获不少,太极学堂的优雅环境。既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了放松,老师的教学通俗易懂使我很快学会了十八式,从那时起每年我都会安排一、两个星期重回太极学堂学习和旅行。受到太极拳的影响本人在家乡防城东山开一家太扱山庄,融入太极文化内涵为基础,以自然的地貌和溪水结合打造集休闲、度假养生、户外爬山、太极拳培训等项目!—-陈增仿—-13977067155

Leave a Reply to Kim Wu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