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学堂

太极学堂

陈氏太极拳

太极拳其理论基础是《易经》的阴阳八卦五行学说,太极即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发展的自然规律,拳是武术,太极和武术结合一起就是我们常讲的“太极拳”,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儒释道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动作快慢相间,刚柔相济,并且符合人体的自然运动规律的一种拳术。太极拳就是把"太极"的阴阳变化之理,融到“拳”里的每个招式里面,而成为太极拳。涵盖着阴阳、动静、虚实、开合、刚柔、化发、快慢、意力等矛盾的辩证统一。

太极拳又称为哲学拳、阴阳拳、虚实拳。太极拳传承至今,也有了陈、杨、吴、 武、孙…….等不同的流派和各流派的大师级人物, 但他们的拳架同样都离不开太极拳论的基本法理。太极拳像一棵参天大树上的枝叶,品相不同,却是同根。

太极拳是哲学思维一种精神和身心运动;静心运动、全身运动、平衡运动、有氧运动、温和运动。太极拳是一种修身养性拳,对于身体、心灵有温养,洗涤作用。它的核心思想之一是讲究“和谐”,让人们能尽量摆脱繁重的心理压力,寻找一种宁静的归属感。太极拳讲究自然,使人体会到生存的境界和理念 。

陈氏太极拳精要18式、老架一路(74式)、二路(炮捶)、56式竞赛套路;综合竞赛套路42式拳、剑、陈氏单刀、春秋大刀、太极枪、太极新架一路、二路、抖大杆、推手、双剑、双刀。

太极与气功

太极气功简称太极拳呼吸法,每一个动作简单易学易懂,结合动作、呼吸、意念的三者练习,通过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再配以拳势呼吸,也就会比较容易捉摸到内气随动作而流动。再反过来,由于动作的整体性、多样性、多变性,忽左忽右;忽进忽退,忽上忽下,这就必须要有相当于大周天的内气周身运转相配合。

这样的内气周身运转,也就会促使你在每个太极气功中,内气运转由原来的小周天任督二脉运转,扩展到遍及全身的大周天运转。这种内气的随意运转处于有规律与无规律之间,总的规律是:吸升呼降,气沉丹田(升,沿督脉及四肢外侧;降,沿任脉及四肢内侧),吸蓄呼发,让内气遍布周身。其实这种内气的随意运转,是指内气的自然调养修炼,也就是通过吐纳、导引,用意念推动内气的运转和强化。

太极气功8种采气法
8 methods for gathering Qi in Tai Chi qigong:

  • 太极采气法 The Tai Chi method
  • 阴阳采气法The Yin and Yang method
  • 开合采气法The Opening and Closing method
  • 抱球采气法The Holding ball method
  • 丹田前后采气法The DanTian forward and backward movement method
  • 丹田上下采气法The DanTian up and down movement method
  • 左右上步采气法The stepping left and stepping right method
  • 丹田内功(转)法The DanTian internal power transfer method

太极与桩功

桩功是在静止状态中练习来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站桩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能力,还可以锻炼神经末梢 ,增加反应灵敏度。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方法。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与外物相互作用时自然状态,体会身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 肌肉、筋、骨、髓的变化。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之间。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种桩功,都为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将劲力有效调动起来,在上述意念诱导训练的同时,更注重丹田、命门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如气囊力贯周身。通过站桩,可达到内外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并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争相抗,不偏不倚。

太极拳5种桩功练习方法:
5 kinds of Tai Chi meditation practice
:

  • 太极无极桩功 Wuji meditation
  • 太极混元桩功 Tai Chi hunyuan meditation
  • 太极单腿桩功 Tai Chi one leg standing meditation
  • 太极静坐功 Tai Chi sitting meditation
  • 太极静睡功 Tai Chi Lying Down Meditation

武术与散打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并运用武术中的远踢、近打、贴身摔等攻防技法制服对方的、徒手对抗的武术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战性极强,练习周身灵活,速度快、准、狠的爆发力。

散打运动是斗勇斗智、较技较力的运动.通过散打练习,能掌握自卫防身的技能,同时能够提高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巧等身体素质,增强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尤其是对提高人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有很好的作用。

散打绝不是凭蛮力来拼命的,而是要讲究方法技巧,要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它是一项以巧取胜的格斗技术.中国传统武术中“以小胜大”“四两拨千斤”等技击法则,始终是散打技术应用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通过散打练习,能有效地提高人的反映与应变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尤其是培养人在危难之际保持一种冷静而又从容应对的心理智能。

防身与擒拿

武术防卫术的技术素材取自武术运动的基本技术。这些基本技术可以分为打、踢、拿、靠、摔五类格斗技法。由于武术技法强调“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也就是攻中有防、防中有攻。因此,不论打法、踢法、拿法、靠法、摔法,各都包含攻中寓防、防中寓攻的技法。打、踢、拿、靠、摔五类格斗技法的攻击技术,同时也包括了擒拿反擒拿相应的防守技术。

太极与瑜伽

太极和瑜伽都是古老的东方自愈,提供实践的一系列技术。通过锻炼产生健康,达到内在平衡。瑜伽是印度艺术使用姿势、动作,深呼吸来增加强度、敏捷和风度。太极是中国武术的一种内家拳,以意、气、形的流体运动,控制内部机能,使身体放松。这两个的方式都可以舒缓紧张、净化心灵和促进精神。

太极瑜伽是一种精神觉醒的独特方式动作,这是基于气功和瑜伽哲学、技能、静态和动态融合形成的一种练习方法,是印度瑜伽和中国太极拳的两种东方文化的合体。太极拳是以柔克刚的拳法,瑜伽与它相似,亦阴亦柔,亦阳亦刚。

太极瑜伽使身体充满活力,培养思想和改变个性,提高意识的发展;是周身融为一体。太极瑜伽简单、直接和平稳,拥有瑜伽精华的纯洁、阴阳平衡的太极文化。

太极与中医

古老而传统的中医学在其发生、发展与演化的进程当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与启迪。太极作为中国古代易学术语之一,在中医学中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寓意太极之理的太极图(又称阴阳鱼)在很多情况下亦常被用来作为中医的象征物之一。太极图中一分为二的黑白两部分分别代表着事物内部的阴阳两个方面,而太极图的整体结构亦可谓中医学中阴阳学说的形象说明。在中医学中,阴阳对立制约的观点得到了方方面面的体现:如《内经》在谈到人体内部阴阳之间的平衡关系时强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人体脏腑中五脏藏精属阴,六腑传化属阳;中药四性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八纲辨证中里、虚、寒属阴,表、热、实属阳;伤寒六经学说中太阴、厥阴、少阴属阴,太阳、阳明、少阳属阳……阴阳理论被贯穿于解释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断以及防治等各个方面,构成了人与大自然相应、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的内涵。验之人身,无论是精与气、脏与腑还是物质与功能等之间的关系,均是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具体体现。如就精、气二者而言,精属阴,气属阳,气化则为气,气聚则成精,气为精之气,精乃气之精,精气不可分离,阴阳同为一体。

太极阴阳、五行与中医五脏:就人体而言,物质属阴、功能属阳,物质与功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是阴阳转化的典型代表。从病理角度来看,寒属阴、热属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又是阴阳转化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如病的性质本来属热,因邪气深伏于里,阳气被遏,不能外达,可表现出四肢厥冷、脉象沉伏或拒服寒药等假寒症状;若体内阴寒过盛,阳气被拒,不得入里,可表现出外见浮热、手足躁动、脉洪大等假热症状, 中医五大疗法——砭、针、灸、药、导引按跷。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医生给不了,“针”不到,“灸”不了,“药”不着,就是你“本”人。知命顺道,正心诚意,善念不息,不怨不疾,方能“正气内存”“精神内守”,“精、气、神”就是人体正气的源头啊。中医疗法——砭、针、灸、药,医生是应用主体,唯太极有导引之术,患者可自由习练,而太极作为最完善的导引术之一,若能得明师教导,勤加习练,持之以恒,可养神、练气、健身,内外兼修,必能不得病或少得病而尽天年。

太极与书法

太极拳又称为哲学拳、阴阳拳、虚实拳。传承至今,也有了陈、杨、吴、 武、孙。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书法,宋、楷、黑、仿、隶、 篆,王、颜、柳、欧、赵,尽管是不同的字体形状和数不清的书法流派,但都离不开方块字的基本规则。习武,德为先。书法,敬为首。两者冋样具存道德、 武术、养生三层功夫。         
太极拳十大要论云“太极拳有阴柔、轻柔的一面,譬如和风细雨,又有阳刚沉着的二面,譬如雷霆万钧,两者兼备互用才得太极两仪”。清代书法家曹莹在《书法约言》中指出“凡运笔有起有止,有缓有急,有映带有回环,有轻重,有转折,有虚实,有偏正,有藏锋,有露锋。”笔画强调有“力”。“力”是书法的内在精神,刚而非石、柔而非泥,要笔实而墨沉,忌笔飘而墨浮。要笔到墨到,墨到之处,皆有笔在。

太极拳与书法的健身功能也是相通相近的。太极拳是静功,是内功。先是练体,其次是练气,最后是练神。都非常注重心法,要求心神贯注,心领身为。太极拳手有定法,步有活规。古拳论提出“先在心,后在身”“意气君来骨肉臣”。古书家也强调“意在笔先,笔居心后”。可见意在太极拳与书法中的重要性。
     
书法的创作过程,按照古人作书的程序,先磨墨,此时心静,边磨,边构思,心平气和,然后挥毫于纸上,力送毫端,一气呵成。久之,书法、气功,功夫渐长。由于作书中每笔的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书法的基本功除了掌握点划间架之外,还要在笔墨纸 砚中感悟到默契、和谐;尤其是能否感觉到笔与纸间的一种引力或称作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需要用心去感悟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有了这种感悟,就能将心意更好的展现出来。对应于太极拳来说,书法上的这种笔与纸间的摩擦力,就相当于人体与空气间的引力或者说摩擦力,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力由意生,意到力至,恰到好处,用心去体味、感悟的。      

书法和写字,是两个层次的东西:普通人写出来的是字,书法家写出来的是艺术品。练书法和太极,须有悟性。有的人练了一辈子书法,到死也只是把方块字的横竖撇捺堆砌在一起,哪里有书法的味道?也有的人练了一辈子太极拳,根本悟不到太极拳的精髓,打到老也没有多少太极拳的韵味!

太极与茶道

太极茶道的二元论思想,讲究功能性与精神性的完美融合。从流派角度的规范来说,就是要在讲究”色香味形”的同时,发扬茶道精神,达到阴阳融合的极致美
泡茶,首先得选茶和鉴茶,只有正确鉴茶,方能决定冲泡的方法。茶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采摘时间的先后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种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为高山茶和平地茶,还可以根据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将差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绿茶具有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嫩度好的新茶,色泽绿润,芽峰显露,汤色明亮。其代表品种有”龙井”、”碧螺春”、”珠茶”等。
红茶为红叶红汤,这是经过发酵形成的品质特征。干茶色泽乌润,滋味醇和甘浓,汤色红亮鲜明。红茶有”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型,品牌以”祁红”、”宁红”和”滇红”最有代表性。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色泽青褐如铁,故又名青茶。典型的乌龙茶的叶体中间呈绿色,边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的美称。其汤色清澈金黄,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醇鲜爽。以”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等最具代表性。

白茶由芽叶上面白色茸毛较多的茶叶制成。白茶满身白毫,形态自然,汤色黄亮明净,滋味鲜醇。代表品种有”毫银针”、”寿眉”、”白牡丹”等。

黄茶黄叶黄汤,香气清锐,滋味醇厚。其芽叶茸毛披身,金黄明亮,汤色杏黄明澈。代表品种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大黄茶”等。

黑茶叶色油黑凝重,汤色澄黄,叶底黄褐,香味醇厚。黑茶制成紧压茶后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

太极茶道以儒道佛三教合一的精髓,从”道法自然”、”简约本真”出发,浓缩茶道精华,弘扬中华本色,讲究太极易学与茶道要义融合,太极气功与茶道技法融合。从而体现出茶性最美一面,品、静、把茶道至善至美升华到玄妙境界。